成 语 抱薪救火
拼 音 bào xīn jiù huǒ
近义词 火上浇油、饮鸩止渴
反义词 雪中送炭、根除祸患、釜底抽薪
抱薪救火详细解释
成语解释:
薪:柴草。抱着柴草去救火。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,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。成语举例:
(1)上个月他因旷课,考试没有及格,你不帮他补课,还约他跳舞,这不是抱薪救火吗?(2)他们俩吵架,你不劝,反而也加进去,你简直是抱薪救火?常用程度:
常用感情色彩:
褒义词语法用法:
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比喻没能阻止反而加速灾祸成语结构:
连动式产生年代:
古代成语正音:
薪,不能读作“chái”。成语辨形:
薪,不能写作“新”。成语谜面:
最可怕的救火成语故事
战国末期,秦国向魏国接连发动大规模的进攻,魏国无力抵抗,大片土地都被秦军占领了。到公元前273年,秦国又一次向魏国出兵,势头空前猛烈。
魏王把大臣们召来,愁眉苦脸地问大家有没有使秦国退兵的办法。大臣们由于经过多年的战乱,提起打仗就吓得哆嗦,谁也不敢谈“抵抗”二字。在这大兵压境的危急时刻,多数大臣都劝魏王,用黄河以北和太行山以南的大片土地为代价,向秦王求和。
谋士苏代听了这些话,很不以为然,忙上前对魏王说:“大王,他们是因为自己胆小怕死,才让您去卖国求和,根本不为国家着想。您想,把大片土地割让给秦国虽然暂时满足了秦王的野心,但秦国的欲望是无止境的,只要魏国的土地没割完,秦军就不会停止进攻我们。”
说到这里,苏代讲了一个故事:从前有一个人,他的房子起火了,别人劝他快用水去浇灭大火,但他不听,偏抱起一捆柴草去救火,是因为他不懂得柴草不但不能灭火反而能助长火势的道理。大王若同意拿着魏国土地去求和,不就等于抱着柴草救火吗?”
尽管苏代讲得头头是道,但是胆小的魏王只顾眼前的太平,还是依大臣们的意见把魏国大片土地割让给秦国。到公元225年,果然秦军又向魏国大举进攻,包围了国都大梁,掘开黄河大堤让洪水淹没了大梁城,魏国终于被秦国灭掉了。
抱薪救火故事典故
《史记·魏世家》:“且夫以地事秦,譬犹抱薪救火,薪不尽,火不灭。”
战国末期,秦国向魏国接连发动大规模的进攻,魏国无力抵抗,大片土地都被秦军占领了。到公元前273年,秦国又一次向魏国出兵,势头空前猛烈。
魏王把大臣们召来,愁眉苦脸地问大家有没有使秦国退兵的办法。大臣们由于经过多年的战乱,提起打仗就吓得哆嗦,谁也不敢谈“抵抗”二字。在这大兵压境的危急时刻,多数大臣都劝魏王,用黄河以北和太行山以南的大片土地为代价,向秦王求和。
谋士苏代听了这些话,很不以为然,忙上前对魏王说:“大王,他们是因为自己胆小怕死,才让您去卖国求和,根本不为国家着想。您想,把大片土地割让给秦国虽然暂时满足了秦王的野心,但秦国的欲望是无止境的,只要魏国的土地没割完,秦军就不会停止进攻我们。”
说到这里,苏代讲了一个故事:从前有一个人,他的房子起火了,别人劝他快用水去浇灭大火,但他不听,偏抱起一捆柴草去救火,是因为他不懂得柴草不但不能灭火反而能助长火势的道理。大王若同意拿着魏国土地去求和,不就等于抱着柴草救火吗?”
尽管苏代讲得头头是道,但是胆小的魏王只顾眼前的太平,还是依大臣们的意见把魏国大片土地割让给秦国。到公元225年,果然秦军又向魏国大举进攻,包围了国都大梁,掘开黄河大堤让洪水淹没了大梁城,魏国终于被秦国灭掉了。
抱薪救火分词解释
救的解释:
救:给予帮助使脱离危险或解脱困难:救济。救命。救护。救国。救难(nàn )。救灾。救药。救正(补救匡正)。救死扶伤。救困扶危。
◎ 终止:濯以救热。
英文翻译
◎ 救
help rescue salvage save succour
抱的解释:
抱:用手臂围住:拥抱。抱小孩儿。合抱。抱残守缺(形容保守,不知进取)。
◎ 围绕,环绕:山环水抱。抱厦(房屋前面加出来的门廊,亦指后面毗连的小房子)。
◎ 胸怀愿望,志向:抱负。
◎ 心里存着,怀有:抱怨。抱恨。抱歉。抱憾。抱病。
◎ 密合:衣服抱身儿。
◎ 把他人的子女收养为自己的子女:抱养。
◎ 量词:表示两臂合围的量:一抱草。
◎ 孵:抱窝。抱小鸡。
英文翻译
◎ 抱
hold or carry in the arm adop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