收录超过十万个汉字,二十万个词语。

词 语 尺牍
拼 音 chǐ dú
近义词
反义词
尺牍详细解释
(1).长一尺的木简。古代用以书写。
《后汉书·北海靖王兴传》
:“及寝病,帝驛马令作草书尺牘十首。” 李贤 注:“《説文》
云:‘牘,书版也。’盖长一尺,因取名焉。”《三国志·魏志·胡昭传》
:“ 胡昭 善史书,与 钟繇 、 邯郸淳 、 卫顗 、 韦诞 并有名,尺牘之迹,动见楷模。”《文选·谢瞻<王抚军庾西阳集别作>诗》
:“谁谓情可书,尽言非尺牘。” 李周翰 注:“言一尺之版,不可尽其情也。” 明 徐渭《会稽县志诸论·山川论》
:“一圣君、一贤相,书天下九之一之山川,不满一尺牘;今志 会稽 者,书天下千之一之山川,乃累数十纸而未终。”(2).信札,书信。
《史记·扁鹊仓公列传论》
:“ 緹縈 通尺牘,父得以后寧。” 南朝 梁 刘勰《文心雕龙·书记》
:“ 禰衡 代书,亲疏得宜:斯又尺牘之偏才也。” 唐 欧阳詹《送张尚书书》
:“以尚书山容海纳,则自断於胸襟矣,岂在攸攸八行尺牘进退於人乎?” 宋 吴处厚《青箱杂记》
卷七:“尝有应制科人 成鋭 ,集诗三篇,国子博士 侯君 以献於 随 , 随 览之,乃亲笔尺牘答 侯君 。” 刘师培《<文章学史>序》
:“有由下告上之词,则为奏疏;有同辈相告之词,则为书启尺牘。” 鲁迅《花边文学·一思而行》
:“看 郑板桥《道情》
一遍,谈幽默十天,买 袁中郎 尺牍半本,作小品一卷。”(3).文辞。
《南史·蔡景历传》
:“ 景歷 少俊爽,有孝行,家贫好学,善尺牘,工草隶。”《资治通鉴·汉灵帝熹平六年》
:“帝好文学,自造《皇羲篇》
五十章,因引诸生能为文赋者并待制 鸿都门 下,后诸为尺牘及工书鸟篆者,皆加引召。” 金 元好问《中州集·刘勋》
:“ 少宣 长於尺牘,落笔皆有可观。”(4).指墨迹,字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