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文献通考·市籴二》
:“ 元祐 初, 温公 入相,诸贤并进用,革新法之病民者,如救眉燃,青苗、助役其尤也。”后以“燃眉之急”比喻事情非常紧迫。亦喻指异常紧迫之事。
《水浒传》
第三五回:“我如今不知便罢,既是天教我知了,正是度日如年,燃眉之急。” 叶圣陶
《前途》
:“此在目前,实救燃眉之急。”亦省作“ 燃眉 ”。 明 屠隆
《綵毫记·颁诏云梦》
:“济燃眉,功德应深;散缠头,怀抱聊开。” 清 赵翼
《人参》
诗:“燃眉倘可救,剜肉遑敢计!”京剧
《杨门女将》
第四场:“只是边关危在旦夕,不知朝廷何日出兵,以救燃眉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