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辟的详细解释
详细字义
▶ 辟 bì
〈名〉
(1) (会意。小篆字形,从卩,从辛,从口。“卩”,音 jié,甲骨文象人曲膝而跪的样子。“辛”,甲骨文象古代酷刑用的一种刀具。本义:法律,法度)
(2) 同本义 [law]
辟,法也。从卩、从辛,节制其罪也。从口,用法者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“辟言不信”。(法度之言,而不听信。)——《诗·小雅·雨无止》
(3) 君主 [monarch]
辟遏有德。——《汉书·五行志》。注:“天子也。”
皇王(指周武王)维(语气词)辟。——《诗经·大雅·文王有责》
(4) 又如:复辟
(5) 古称官吏 [official]
厥辟不辟。——《礼记·坊记》
三卿一长曰辟。——《周书·武顺》
正殿路寝,用朝群辟。——《文选》
(6) 罪,罪行 [crime]
言奇者见疑,行殊者得辟。——《汉书》
词性变化
▶ 辟 bì
〈动〉
(1) 通“避”。回避,躲避 [avoid]
使咸知王之好恶辟行之。——《周礼·掌交》
秦子梁子以公旗辟于下道,是以皆止。——《左传·庄公九年》
子曰:贤者辟世,其次辟地,其次辟色,其次辟言。——《论语·宪问》
行辟人可也。——《孟子》
不辟死伤。——《荀子·荣辱》
文王之所辟(后作“避”)风雨也。——《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
高祖尝(曾经)辟吏。——《史记·张丞相列传》
(2) 又如:辟邪(避免或驱除邪恶)
(3) 征召来授予官职 [appoint to an official position]
举孝廉,不行,连辟公府,不就。——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
(4) 另见 pì
辟《汉语字典》查询
[①][pì]
[《廣韻》芳辟切,入昔,滂。]
[《廣韻》房益切,入昔,並。]
(1)法,法度。
(2)特指刑法。
(3)罪;罪过。
(4)刑罚。
(5)特指处死刑。
(6)治理。
(7)取法;效法。
(8)开;打开。
(9)开垦;拓荒。
(10)开拓;开辟。
(11)周围。
(12)守御。参见“辟宫”。
(13)乍进乍退貌。参见“辟旋”、“盤辟”。
(14)批驳;驳斥。
(15)透彻。参见“精辟”。
(16)鄙视。
(17)幽僻;偏僻。
(18)邪僻。
(19)边,侧。
(20)偏斜;傾斜。
(21)偏执;偏激。
(22)有偏向,偏面。
(23)细小。
(24)不符,有差错。参见“辟名”。
(25)工作的程限。
(26)对庸贱者或商人的鄙称。
(27)通“擗”。拍胸;捶胸。
(28)通“譬”。譬喻。
(29)通“譬”。通晓。
(30)通“譬”。墨子提出的逻辑推理的方法之一。谓举旁例以喻所说的论题。
(31)通“繴”。一种捕鸟兽的工具。
(32)通“霹”。参见“辟歷”。
(33)“闢”的简化字。
[②][bì]
[《廣韻》必益切,入昔,幫。]
(1)天子;君主。
(2)指就君王之位。参见“辟2位”。
(3)诸侯。
(4)泛指臣下,职官。
(5)彰明;显明。
(6)征召;荐举。
(7)绩麻。参见“辟2纑”。
(8)聚集。
(9)除去;消除。
(10)特指驱除。
(11)退避;躲避。
(12)避免;防止。
(13)避忌。
(14)通“躄”。瘸腿。
(15)通“椑”。内棺,贴身之棺。
(16)通“壁”。墙壁。
(17)通“壁”。壁垒。
(18)通“臂”。手臂。
(19)通“臂”。臂状物。
(20)通“襞”。襞积。衣服上的褶子。参见“襞積”。
(21)通“襞”。重复;反复多次。
(22)通“襞”。折叠。
(23)通“襞”。闭合。
(24)通“嬖”。逢迎,邀宠。
(25)通“璧”。参见“辟2雍”、“辟2廱”。
(26)通“弼”。辅佐。参见“辟2拂”。
(27)通“卑”。参见“辟2耳”。
[②][mǐ]
[《集韻》母婢切,上紙,明。]
通“弭1”。
停止;平息。
[③][bò]
[《集韻》博厄切,入麥,幫。]
通“擘1”。
(1)(用刀、剪等)分开。
(2)分别;区别。
[④][pí]
[《集韻》賔彌切,平支,並。]
通“紕1”。
织物边缘的装饰。
音韵参考
[上古音]:锡部滂母,phiek
[广 韵]:房益切,入22昔,bí,梗開三入清並
[平水韵]:入声十一陌
[粤 语]:bik1pik1
[闽南语]:phek4,phiah4
辟《康熙字典》查询
〔古文〕